滬蘇浙三省交接的太浦河北岸,曾是水道縱橫、蕩塘密布的地方。如今,一座浩浩渺渺的人造湖泊取而代之,那就是上海西部五區的“生命之源”金澤水庫。5月19日下午,“上海作家看宏波”采風活動來到這里,中國作協副主席、報告文......
他46歲下海創業,歷經艱辛后終獲成功,72歲時將這段人生經歷寫進小說中,并借此向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獻禮——長篇小說《燦途》日前由上海文藝出版社發行。 勞動報記者日前專訪了該書作者——年逾古稀的浦東作家倪輝祥,了解到背......
上海是巴金先生長期生活的城市,1955年9月巴金一家遷入并定居于武康路113號,這里成了巴金居住最久的寓所,《隨想錄》等諸多重要作品都在此創作完成。巴金故居完整保存了當時的生活環境、工作場景和文獻資料。小院見證了中國文學......
著名作家葉永烈因病于5月15日上午9時30分在上海長海醫院逝世,享年80歲。 葉永烈,浙江溫州人,生于1940年,196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化學系,后進入上海科教電影制片廠當編導。1980年調上海市科協技術協會擔任常委,從事專業創作,1987年......
上海作為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熱土,紅色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富礦,一直有紀實文學創作的傳統,誕生了夏衍《包身工》、黃宗英《小木屋》等代表作。當下如何繼承這一傳統,讓紀實文學滋養培育更多青年寫作者?今天的讀者需要......
為進一步活躍和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搭建展示和傳播文明之美的交流互鑒平臺;進一步助推中外優秀文藝作品更多地在滬出版、展演、展映,著力推出更多“上海原創”;進一步激勵和表彰文學藝術翻譯人才,推動和促進文學藝術翻譯事......
5月4日下午,桂興華朗誦詩集《領跑者》研討會在上海書城舉行,本次研討會的主題為“新時代·大格局·正能量”,旨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作品,提倡詩人更多地關注社會現實,深入時代前沿領先思考。 此次研討會由上海......
“我和浦東的緣分特別大。” 1976年10月出生于上海的作家滕肖瀾,生來就與浦東有著不解之緣:生在浦東、長在浦東、工作在浦東,結婚后房子買在浦東,每次搬家都在浦東這個圈子里打轉。也許既是巧合,也是注定,滕肖瀾小說中的故......
4月15日,“鐘南山談到妻子滿臉幸福笑容”相關話題沖上熱搜第一,這位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的真情實感、生活的另一面不由流露出來,即將出版的《收獲》雜志長篇專號2020春卷上,作家熊育群......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 4月9日至12日,一場名為“對話文學,情寄浦東”的特別策劃活動在云上舉行。作家、上海市作協副主席孫甘露,閱文集團白金作家血紅,作家、上海市作協副秘書長滕肖瀾,起點連載小說《浦江東》作者、第......
“疫情時期是個特殊的生活時段,它能透視每個作家內心的光明與黑暗、自私與無私、道德與良知、參與和逃避,甚至是考量你是否可以真正成為作家的一面鏡子。”今天(10日)舉行的上海抗疫紀實文學研討會上,中國作協副主席、報告......
上海馳援湖北醫療隊集結誓師“臨危出征”的場面、上海醫護工作者在武漢等重點城市的工作狀況;上海抗疫第一線人員在空曠城市的擔當,抗疫志愿者的風采和愛心……過去兩個月中感動過無數人的圖像付諸藝術家的筆下將構成怎樣的......
回來了,上海援鄂的醫護英雄們!3月31日下午,包括上海首批醫療隊、第二批護理隊、第四批國家中醫隊、華山醫院“國家隊”、瑞金醫院“國家隊”、第九批醫療隊以及疾控、社會辦醫等在內的700多人“大部隊”分乘三架東航包機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