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8日16:23 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 潘妤 點擊: 次
昨晚的上海大劇院里暖意融融,頒獎典禮也是上海文藝界的一次大聚會。很多久未出現在公眾場合的文藝老人們都來了,他們的成就構筑起上海文化的高峰,給予了上海文藝工作者一種久違的精神激蕩和鼓舞。而他們每個人獨特的個性魅力,又讓這臺晚會充滿了感動和笑聲。頒獎典禮最后,當一百歲高壽的文學理論家徐中玉從韓正書記手中接過獎杯時,全場所有的觀眾都站了起來,把由衷的掌聲和敬意獻給了臺上獲獎的文學藝術家們。
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均德高望重
事隔12年重啟“上海文學藝術獎”,今年終身成就獎共有12位得主。12位獲獎者無一不是各個領域德高望重的大家,也都年事已高。在獲獎者中,除了75歲的尚長榮和79歲的焦晃,其他大多年過八十,而兩位文學理論家錢谷融和徐中玉更是分別有96歲和100歲的高齡。當兩位文學理論大家坐著輪椅出現在上海大劇院,吸引了全場所有人的目光。
作為當晚最年長的獲獎者,今年正好百歲的徐中玉最后一個登臺領獎,他拿出紙條,再次說出了自己經常說的那句話:“我做得不夠好,還要繼續努力。”這位深具中國傳統知識分子風骨和家國情懷、曾經說過“大學需要語文、天下需要真理”的文學理論家,不久前拿出了100萬元的畢生積蓄,在華東師范大學成立了中玉教育基金,用以幫助那些學業有成卻生活困難的學生。當主持人說起這些,全場觀眾無不動容,掌聲雷動。
和徐中玉保持著終身友誼的錢谷融雖然略小幾歲,卻也需要坐著輪椅登臺。領獎時,他笑著說了一句“我是既無能又懶惰”后,堅持要站起來向所有人致謝。在主持人的攙扶下,錢谷融站了起來,卻讓觀眾看到了他身上插著的針管。觀眾再次報以感動的掌聲。
93歲的秦怡這幾天住在醫院,趕來領獎前還被醫生做了會診。但當她站在舞臺中央,依然還是這樣光彩照人,她說:“不管怎樣,我今天也要來到現場,要和觀眾說說心里話。雖然我已經很老很老了,但我還是想再做點事情。”現場主持人不由說了一句“您不老,您是90后美少女”。
不過,因為身體原因,一些獲獎的文藝家抱憾不能來到現場。94歲的越劇表演藝術家徐玉蘭通過視頻發來了自己的獲獎感言,一句“感謝黨中央給文藝最新的指示,我也想再出點力”讓所有在場觀眾發出了會心的笑聲和掌聲。而92歲的翻譯家草嬰也因病無法來到現場,他托夫人帶來一句話:“我是一棵小草,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給這片黃土地增添一份綠意。”
其他因為身體抱恙不能前來的還有方增先、陸谷孫、黃蜀芹。在感到遺憾的同時,有觀眾表示,“如果今天不把這個榮譽授予他們,也許將來是這個城市的更大遺憾。”
獲獎大家充滿個人魅力
當然,雖然年歲都不小,但是獲獎的文藝家還是很多都精神矍鑠。在讓人高山仰止的文學藝術成就之外,這些獲獎大家無不充滿了個人魅力。
93歲的賀友直在頒獎儀式上收獲了最多的笑聲。當主持人還在介紹這位全國聞名的連環畫家時,生活中就十分幽默詼諧的賀老揮著帽子腳步鏗鏘地走上了舞臺,隨后走到舞臺中央一個敬禮,再次讓現場爆發了熱烈的笑聲。
平時被大家用寧波話戲稱為“老頭”的賀友直以一段夾雜著寧波話、普通話和英文的發言,讓現場的氣氛徹底進入了嗨點:“我今朝領獎交怪難為情,因為我一直賴以為人民服務的陣地已經被淘汰了。但是今天能夠領這個獎,說明人民國家沒有忘記我。Finish。” 沒想到,正當大家以為賀老發言結束時,思路敏捷的賀友直卻又搶過話筒接了一句:“最后還要講Thank you,謝謝黨、謝謝人民、謝謝社會給我這個榮譽。”
雖然“搞笑”十足,賀友直卻也同時給現場觀眾帶來感動,當年創作《山鄉巨變》等一系列連環畫,賀友直說他和同事們都全心全意為工農兵服務,沒有任何功利心。直到今天,連環畫依然賣不了多少錢,但在賀友直看來,一個藝術家最重要的是,他能給這個時代留下什么。
同樣帶給大家笑聲的還有93歲的書畫家陳佩秋。在頒獎儀式上,她由衷地說道:“我希望能多活一天,就多做一些事情。”在現場,回憶起和國畫大師程十發的翰墨情誼,和同為畫家的丈夫謝稚柳的“趙管風流”,陳佩秋情真意摯。而談起了藝術工作只有好壞之分,沒有男女之別這件事,身體硬朗的陳佩秋立刻顯出她的慷慨之氣,當即接過話筒說:“脂粉氣是什么?你如果把名字擋起來,你能看出來這是男的畫的還是女的畫的?”
82歲的舞蹈家舒巧同樣十分風趣,她在領獎時說:“今天來領獎我真的誠惶誠恐。因為之前獲得過文學藝術獎的都是我非常尊重的學者和長輩,比如王元化先生,半個世紀以來,他的學術思想一直引領著我的藝術創作。和老師們擠在一個獎里,我覺得挺不合適的。但是,我今天能得這個獎他們也會感到高興的。當然,這句話也就是給我一個臺階下。”
他們的藝術觀
在頒獎現場,獲獎的文藝家們雖然都只有寥寥數語,卻大多談及了他們對藝術未竟的夢想、他們從藝的感受和經驗。而這些浸透了大半輩子的藝術感悟,讓很多現場的文藝同行受益匪淺。
盡管已經79歲的年紀,但在剛剛熱映的《北平無戰事》里,表演藝術家焦晃還是出演了戲份頗重的何其滄。在昨天的頒獎儀式上主持人透露,原本只打算拍半個月戲的焦晃因為表演太出色,被導演一再加戲,最后在北京拍了整整一個半月。而焦晃則在領獎時說,“我明年80歲,最大的希望是在80歲之前能夠再演一兩個戲。”他動情地感慨,“這個獎不是授予我個人,而是對許多并肩工作過的老同志們的共同肯定,我不能忘懷他們,我由衷地感謝那些青話的老同志們。我還要感謝的是培養我的上海戲劇學院,如果說過去的教學實踐是正確的,我們就不應該輕易地舍棄這些。”
獲得過無數榮譽的京劇大家尚長榮,在頒獎時分享了自己的父親、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的家訓:“認真演戲、正直做人。”平時喜愛書畫的尚長榮有一方閑章,上面刻有“梨園頭家龍套”,一直當主演的尚長榮說:“主角唱起來不容易,龍套跑起來更不易。我剛唱戲時,跑了好幾年的龍套,龍套跑得不好,演出就會亂套。”
獲得杰出貢獻獎的表演藝術家奚美娟說,在剛剛走上藝術創作道路的時候,她的老師告訴她,不要企圖重復過去發生的事情,創造力才是藝術的生命力,“老師們又告訴我,藝術家應該去觀察生活,而不是招搖過市,成為別人觀察的對象。”這些教誨讓她受益終生。她在現場還說起了當年拍電影《山楂樹之戀》時“糊信封”的細節,“當時導演要求大家下生活,起初我覺得糊信封是個簡單活,但當我來到那個快要倒閉的信封廠,看見那些工人的手指像在舞蹈時,我一下子就蒙了。劇組有一個房間專門讓我體驗糊信封,每天不管拍戲多晚,我都要去練兩個小時,當有一天,我終于能夠實現導演的要求,把信封裁得飛起來的時候,全劇組都歡呼了。所以我想說:藝術形象真的離不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