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24日13:48 來源:未知 作者:外聯室 點擊: 次
9月27日14:00巨鹿路675號,在上海作協大廳將舉行寫作計劃第三場中外作家交流會,主持人為著名作家孫甘露,嘉賓為丹麥作家Hans Henning Harmer,匈牙利作家Imre Korizs 和Péter Gerocs,以及上海作家小白,他們將共同暢談“時時刻刻”。歡迎讀者參加!
活動免費參加,報名方法:關注“上海作家”微信或微博,回復或私信“姓名+郵箱地址或手機號碼”,或發郵件到shzxwxjz@163.com,或發短信到15821850592、13918845012
作家介紹:
1、漢斯·海寧·哈默(Hans Henning harmer),丹麥小說家。1943年出生,從事過許多不同的工作,1991年起,開始全職文學寫作。
其首部長篇小說獲得哥本哈根文學節處女作獎。同年,獲得斯堪的納維亞懸疑小說大賽一等獎。
酷愛旅游,出國,為文學作品收集素材,回國,將從國外收集的經歷加工成型。作品中包括大量信息,關于人們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如何相互關聯。作品努力給出一個對這些環境可塑而現實的描述,但也努力探究角色的靈魂、心理和困頓。尤其是他們在高壓或兩難境地中被迫做出的決策。要給予這些東西以文學外形,認為用一種多變的語言和藝術表達方式來演繹是很重要的。
2、伊穆雷·庫雷茲(Imre Korizs),1970年底出生于匈牙利布達佩斯。拉丁語言文學博士,現任教于米什科爾茨大學比較文學專業。
2009年出版詩集《That’sall》。他翻譯了昆圖斯·賀拉斯的古拉丁語經典詩歌,這些詩歌入選《賀拉斯詩歌精選》并于2006年出版。2001年編輯了一卷用古匈牙利語翻譯的外國詩歌,第二部詩集預計2015年出版,書名暫定為《泡沫》。
他編輯多種月刊周刊,并作為自由撰稿人為多種雜志的匈牙利版工作,如《ELLA》、《花花公子》、《品醇客》(國際著名葡萄酒雜志)、《MADAME FIGARO》等。除詩歌外,他還涉足散文、評論、短篇小說領域,并寫了大量關于紅酒和美食的文章。他的詩歌曾榮獲兩個重要的國內獎項(2004年度Vas István獎,2009年度Déry Tibor獎),以及一個政府獎項(2004年度“我們的母語”二等獎)。
3、彼得·杰科斯(Péter Gerocs),1985出生于布達佩斯。于2010年出版了第一本書《Zombor & the Universe》,他編輯兩本期刊,獲得Ulpius-ház出版社íróiskola獎。2012年帶著處女作代表匈牙利亮相歐洲處女作節。同年出版了第二本書《 Objects》。此書與處女作一樣收錄了中短篇小說,但不同的是,文章聚焦于回憶,一種心理的偏頗,比如在質疑中回憶及如何看待對現代人既得益又是拖累的文化傳承。一位評論家說道:“杰科斯·彼得或許是他這代人中最多面的作家了。”2013年,他出版了首部長篇《病態健康之家》,該書成為匈牙利最負盛名大學的教材。這部小說是一個對記憶問題的徹底調查。久爾吉·德拉古曼說過:“杰科斯的小說是一次敏感而完全錯亂之旅,把我們拖入心靈的漩渦,”這部小說或許可以被看做是心理偵探小說:一個憤怒的、孤獨的、空虛的記者開始編造自己的故事來制造憤世嫉俗。他的日記反映了他的青春期:回憶愛情的掙扎、滲透在其記者生涯中的自戀、還有一段遲來的、未曾表達的、無比珍貴的對導師的愛戀。故事最黑暗最難以預料的地方,就是一個心理陰暗的朋友,熟悉又神秘,作為一種意識或者同病相憐者不斷出現,從而加劇了主人公愈來愈深的恐懼。
2011年,杰科斯制作了一部紀錄片,名叫《Private Meszoly》。片中,他采訪了當代匈牙利文學界的代表人物對文學大師MiklosMeszoly的評價。該片在各種場合播出。
2013年,獲匈牙利文化基金專業人士獎學金,成為文學協會成員。杰科斯·彼得現在已被厄特沃什·羅蘭大學美學專業錄取攻讀博士。
4、小白,生于上海,近年來其文名逐漸在文化圈和讀者群中廣為人知。名下的小說及隨筆獨樹“異”幟、自成體系,發表在國內多家報刊上,如《收獲》、《萬象》、《書城》、《讀書》、《譯文》、《東方早報·上海書評》、《南方都市報》、《上海一周》、《INK》等。二〇〇九年出版個人文集《好色的哈姆萊特》(圖文本),并獲得年度中國嬌子新銳榜年度圖書獎。二〇一〇年出版長篇小說《局點》,二〇一一年出版長篇小說《租界》,后者引起海內外評論界廣泛關注,其意大利語版已經問世。
主持人:孫甘露,1959年7月10日生于上海。祖籍山東文登、中國先鋒文學的代表性作家。作品有法、俄、日、英、韓等語種譯本。現任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萌芽》雜志社、《略知一二》雜志社社長、上海書展·上海國際文學周總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