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23日16:49 來源:中國作家網 作者:研究室 點擊: 次
六十五年的輝煌照亮文學前程 中國作家協會已經走過了65年的滄桑歲月。作為中國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的共同家園,中國作家協會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穿越歷史風云,緊隨時代步伐,追求文學夢想,一路走到今天。值此,我們向為中國當代文學事業作出貢獻的前輩們表示崇高敬意,向全國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致以親切問候!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一大批中國革命和進步的作家藝術家,走出戰火紛飛的歲月,在新中國到來的黎明時分,聚集在北京,迎接新時代的到來。以第一屆中華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召開為起點,新中國誕生了一個集革命和進步文學藝術工作者為一體的專業性人民團體。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新中國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從此有了屬于自己的家。
65年來,黨對中國文學事業傾注了滿腔熱情,寄予了殷切期望。黨中央對繁榮發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事業高度重視,對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親切關懷,為我國文學的發展進步創造了優越的制度條件和良好的社會環境,使文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上闊步前行。
65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文學事業得到長足發展。文學,成為改革開放的先鋒、時代進步的號角。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涵蓋所有文學創作門類,獎掖優秀作家和作品,激勵文學新人新作。重點作品扶持工程、作家定點深入生活制度等,激發了廣大作家的創作熱情,催生了大批優秀作品。作家培訓深造形成了正規化、多領域、多層面的體制機制,魯迅文學院十余年來舉辦多種形式的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培訓班、網絡文學作家培訓班等,培養了一大批有創作潛質和創作熱情的作家,各地作協培訓工作也取得豐碩成果。中國現代文學館收集、珍藏、展示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的功能日趨完備,贏得了中外文學界廣泛贊譽。我國少數民族文學事業取得新的突破,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工程進展順利。《民族文學》雜志編輯出版了5種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版。積極扶持母語創作,鼓勵不同民族語言文字間文學作品的翻譯,對人口較少民族作家在入會、作品扶持方面給予政策扶持等舉措,深得廣大少數民族作家的歡迎。對外文學交流的領域、對象、層次不斷得到拓展。在多國舉行文學論壇,積極參加中外文學活動和國際書展,讓更多中國作家作品與世界文學廣泛交流。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對外譯介工作,中國作家作品在海外影響力不斷提升。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引發了國際文學界對中國當代文學了解和翻譯的熱潮。文學報刊社積極探索改革發展新路,繼續發揮專業平臺作用,為新人新作的涌現貢獻力量。文學出版方興未艾,每年出版的文學作品數量持續增長。根據當代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成為支撐影視創作的重要資源。隨著新媒體時代到來,互聯網、手機成為文學傳播的重要渠道。網絡文學異軍突起,迅猛發展,其文學和社會影響力逐步擴大。作協組織密切關注新型文體和新生力量的成長,積極扶持,正確引導,促使其健康發展。
65年來,中國作家協會認真履行自己的神圣職責。作為黨和政府聯系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的橋梁紐帶,始終牢記使命,積極貫徹黨的文藝方針政策,秉持全心全意為作家服務的宗旨,把出人才、出精品作為工作的中心環節,積極營造團結和諧的良好局面,努力構建服務型和諧作協,團結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作家。
65年風雨兼程,65年成就輝煌。我們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到,要做好作協工作,必須堅持黨對文學工作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學發展道路,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把握正確導向,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文學工作的根本任務;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努力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為廣大讀者奉獻更多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無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必須秉持全心全意為作家服務的宗旨,尊重文學發展規律,尊重作家,團結作家,做好聯絡協調服務工作,把作協建設成為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滿意的團結和諧的作家之家。
當前,我們正處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的時代,中國文學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期。在新的起點上,中國文學如何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的要求,成為中國人民追夢圓夢的精神燈火和鼓舞號角?中國文學如何超越自身,再創輝煌,為提升國家軟實力發揮更大作用?中國作家協會如何適應時代前進的步伐和作家期待的目光,成為具有蓬勃生機活力和強勁吸引力的群眾組織?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天地廣闊、大有可為。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讓我們攜手共進,用生花妙筆描繪時代、謳歌人民,用赤誠之心服務作家、服務文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