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8日13:12 來源:上海作家網 作者:陳崎嶸 點擊: 次
在上海網絡作家協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
陳 崎 嶸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同志們、網絡作家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在我們剛剛度過中國共產黨93歲華誕之時,在中國共產黨誕生地,上海網絡作家協會如春蠶化蛹為蝶、如春筍破土而出,正式宣告成立了。這是繼浙江網絡作家協會成立之后、全國第二個成立的省市級網絡作家協會。如果說,浙江網絡作家協會的成立是全國第一個率先“吃螃蟹”的話,那么,上海網絡作家協會的成立,則意味著全國文學重鎮、網絡文學大本營的一個重點突破,實在可喜可賀!我受中國作協黨組和李冰書記委托,專程赴會,對上海網絡作家協會的成立表示衷心祝賀,并向上海網絡作家們致以節日般的問候,向為上海網絡作家協會成立給予精心指導、付出辛勤勞動的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作家協會和社會各界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
上海,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強大經濟實力、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科學發展的先行者,在全國乃至世界上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這里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社會安定、生活時尚,這里高樓林立、人才薈萃、信息匯聚、交通便利……,這里包含了現代生活的全部要素,是人們向往的國際大都市。
上海,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十分獨特的地位。上海曾經是中國新文學的中心,占據了中國現代文學的“半壁江山”。提起上海,人們就會想起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葉圣陶、周揚、胡風、沈從文、錢鐘書、張愛玲、丁玲、郁達夫、戴望舒、徐志摩、傅雷、周而復、吳強、茹志娟等,就會想起雜文、左聯、創造社、《小說月報》、《子夜》、《激流三部曲》、《圍城》、《包身工》、《上海的早晨》、《紅日》、《百合花》等這些文學符號。進入新時期以來,上海以“傷痕”文學發端,掀開了中國當代文學史新的一頁。以王安憶為代表的新都市文學、以余秋雨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散文、以葉辛為代表的知青尋根文學等,在中國文壇各領風騷。進入新世紀以來,上海文學仍保持著一種積極向前探索的姿態。以《萌芽》雜志新概念作文肇始,推出了一大批活躍于當今文壇的青年作家,使“80后”青年作家以團隊形象走上中國主流文壇,成為當代中國一道靚麗的文學風景線。
上海,是中國網絡文學的發源地和發祥地。以盛大文學為代表的文學網站領風氣之先,得開放之利,承文學之澤,崛起于上海浦東,并率先在全國創立文學網站商業化運行模式。一時,網絡作家四方云集,文學網站群起仿效,一度占據全國網絡文學80%左右的份額。去年以來,騰訊文學投入巨資收購兼并文學網站,吸納網絡文學名家,形成以上海為總部、各地為點線的網絡文學“又一家”。近幾年來,由上海作協主辦的巴金文學館網、萌芽網、上海作家網、新批評網、云文學網、華語文學網等先后問世,影響日隆。上海也是全國集聚網絡寫作者最多的城市,被譽為全國第一的“網絡文學城市”。所有這些,都顯現了上海網絡文學在全國網絡文學界的重要地位。欣看今日上海網絡文學之態勢,可謂群雄逐鹿、盛況空前,百花齊放、爭奇斗妍。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上海網絡作家協會,就是在這樣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齊備、在這樣廣闊的歷史文化背景、在這樣豐沃的文學土壤上出生的。它的出現,有必然性,有必要性,有文學意義和文化意義,也有政治意義和經濟意義。這諸般意義,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益發凸顯出來。有鑒于此,我們深深感謝具有遠見卓識的上海市委宣傳部領導和上海作協同仁們!
在醞釀這篇講稿時,我以虔誠而崇敬的心情,特意重溫了84年前魯迅先生在上海、在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時的演講——《對于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一文,獲益匪淺。先生以自己的卓越洞見和犀利語言對左翼作家們作了提醒,對“左聯”工作提出了建議。先生語重心長地告誡左翼作家們,要與實際的社會斗爭接觸,要明白革命的實際情形,不要認為詩人或作家高于別人。我們是中國文學的后來人,肩負著傳承、弘揚、繁榮中國文學的責任,應當牢記先輩的教誨。結合當前網絡文學創作和網絡作家隊伍的實際狀況,我對上海網絡作家朋友們提出三點希望。這就是:走正路,出精品、成大家。
第一,走正路。就是要跟著中國共產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莊大道,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走中國特色網絡文學發展之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網絡文學的特殊貢獻。歷史已經雄辯地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發展中國,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網絡文學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幣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創作,弘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弘揚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弘揚正確的義利觀、道德觀、愛情觀。即使是玄幻類、仙俠類、科幻類的網絡文學作品,也要宣揚中華文明的優秀因子,弘揚主旋律,提供正能量,使網絡文學成為中華民族美好精神家園的組成部分。堅決擯棄那種庸俗、粗俗、低俗、甚至是惡俗的網絡創作,堅決不走那種“打擦邊球”、以黃賭毒博眼球的歪路邪路。
第二,出精品。網絡文學異軍突起,方興未艾,良莠不齊、大浪淘沙。質量不高、精品不多是當前網絡文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它影響了網絡文學的聲譽,危及到網絡文學的存在價值,并成為社會詬病網絡文學的主要因素。網絡作家們一定要認清這個問題,并逐步加以改變。要在保持網絡文學自身創作特點的同時,注意遵循文學創作的一般規律。要像毛澤東同志所號召的那樣,深入生活,深入群眾。要像魯迅先生所希望的那樣,走出“玻璃窗”,走出“沙龍”。去感受社會的實際情形,了解民眾的實際疾苦,拓寬自身的生活視野和創作思路,使自己的作品慢慢走出“云里霧里”,改變“清一色妖魔鬼怪的形象”,接上“地氣”,燃燒“人間煙火”。要切實改變唯點擊率馬首是瞻的評價標準,虛心向傳統文學學習,精益求精,講究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在保持網絡文學想象力豐富、語言靈動鮮活等優點的同時,講究謀篇布局,注重人物塑造,追求語言風格,努力提高網絡文學作品的品位和品質,使更多的網絡文學作品登上大雅之堂,走進中國當代文學史。
第三,成大家。網絡作家們每每自稱為“寫手”,是“碼字工”,不敢或不愿承認自己是“作家”。這里有自謙或自嘲的成分,也有不自信或低標準的因素。在我們看來,網絡作家這個稱呼并不具有褒貶之義。不管是傳統作家,還是網絡作家,既然從事文學創作,就是一家。文學沒有傳播載體高下之分,作家只有人品文品優劣之別。要成為一個文學大家,需要具備多種素質。最主要的,是要有大胸懷、高境界、大手筆。對人民心懷敬意,對社會心存感恩,對文學心生敬畏。在座的網絡作家,大多是網絡海洋中的“弄潮兒”和“浪里白條”。大家從默默無聞到人氣爆棚,從蹣跚學步到自由飛翔,的確歷經艱險,遍嘗酸辛,非常不易,甚至可歌可泣。我們希望大家從今天始,立下更加高遠的文學理想:現在是網絡“小神”的,要逐步由網絡“小神”變為網絡“大神”;現在已是網絡“大神”的,要逐步由網絡“大神”變成文學“大家”。希望網絡作家中出現新的王安憶、余秋雨、葉辛,甚至是新的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與此同時,我們對于今天成立的上海網絡作家協會抱有很高期待。上海網絡作家協會成立后,有許多工作要做。在《上海市網絡作家協會章程》、新任會長陳村同志講話、上海作協黨組書記汪瀾同志講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東同志講話中,對上海網絡作家協會今后的工作多有闡述,我均表示贊同。我在這里再簡略地建議三點。一是始終秉持全心全意為網絡作家服務的宗旨。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及時了解網絡作家的實際需求,關注網絡文學版權、網絡作家合法權益、網絡作家后顧之憂等重點問題,千方百計做好聯絡、團結、服務、引導、協調工作。二是努力做好社會宣傳工作。要態度鮮明地支持網絡文學,理直氣壯地宣傳網絡作家,積極探索建立網絡文學評價體系,引導社會各界用歷史的眼光、寬容的心態、包容的方式正確對待網絡文學和網絡作家。三是認真研究網絡作家的特點和網絡作協的特殊性。大膽解放思想,創新工作理念,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網絡文學特色、上海網絡作協特點的組織形式、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活動方式,注重調動和發揮網絡作家的主體作用,使上海網絡作家協會始終葆有自強的生機、不竭的活力和強大的吸引力。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我們深信,有上海市委宣傳部領導的重視和關心,有上海作家協會的領導和指導,有上海文學界及社會各界的鼎力相助,上海網絡作家協會一定能適應網絡文學發展的形勢,一定能贏得網絡作家們的信任,一定能在網絡作協工作中創造新經驗,開創新局面!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