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27日13:08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羅昕、黃菁菁 點擊: 次
9月17日,“同舟壯游——項靜《清歌》 、葉楊莉《連枝苑》短篇小說集研討會”在華東師范大學舉行。 本次研討會由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華東師范大學中國創意寫作研究院主辦,也是“孫甘露名師工作室”成果研討會系列活動的第一場。 方巖、木葉、呂永林、李偉長、張定浩、陳嫣婧、金理、趙松、黃德海等滬上知名小說家、批評家與華師大中文系教授文貴良、羅崗、湯擁華參與研討,會議由華師大中文系教授黃平主持。
鄉村與城市,歷史與當下
項靜和葉楊莉都是華東師范大學中國創意寫作研究院的青年教師。《清歌》是項靜以自己的故鄉傅村為生活場景創作的小說集,也是她的第二本小說集,剛剛由山東畫報出版社推出。在八篇小說里,項靜寫到了鄉村醫生、老人、犧牲的老兵、電影放映員、鄉村教師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她說:“我想每一個有鄉土生活經歷的人都難以忘記,也難以祛除那個空間給予自己的痕跡。我想把這個痕跡寫出來,看似沉默之處的暗流,人們潛在的精神空間。”
她的寫作喚起了在場同樣有鄉村生活經驗的人的回憶與共鳴。與會者認為,項靜的小說打破了以往鄉村書寫中“要么桃源,要么廢墟”的沉悶,自有生機。她的敘事已形成自己的語法和調性,如書名一般清亮,又與讀者保持著一種可近的距離,像是在人耳邊說話,有一點疲憊,又有一點悲傷。同時,大家就小說人物勾勒的完整性、小說的發力點和支撐點、小說文本里的非虛構筆法等展開了更深入的討論。
相較而言,葉楊莉的作品更聚焦“現在進行時”中的青年城市生活。她的第一本小說集即將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本書既收有她的近作,如《同舟》,又囊括了她寫于學生時代的作品,如《連枝苑》。在兩篇小說中,與會者看到了葉楊莉的進步,既肯定了她面對城市居住空間這樣沉重現實問題的敏感與勇氣,又對她在如何呈現小說人物的復雜性、控制小說敘事視角、推動情節與場景過渡等方面提出了更多的建議。
小說家要找到自己特殊的聲音
從兩位青年寫作者的寫作展開,孫甘露還想到了他喜歡的作家奈保爾。奈保爾的父親也是一位短篇小說家,他一直在寫底層生活的貧困與掙扎,一直很不成功。后來奈保爾才意識到,在西班牙港,歷史上有那么多的掙扎,像他父親那樣談論個人的痛苦會被視作不體面的事。但在另一種文化中,比如黑人靈歌中,卻有著訴苦的傳統,“所以,同樣是寫生活,我想作家既要敏感意識到環境、人物、關系本身,還要看到背后的支配性力量。”孫甘露說。
在他看來,小說家寫作就像歌手唱歌,帕瓦羅蒂每場演唱會唱的都是那些歌,但人們還是想聽,聽的就是他的聲音。“在這個意義上,小說家就是要找到自己特殊的聲音。”他欣賞項靜的一些語句,比如:“短袖T恤衫變成長袖襯衫,由夾克外套而棉袍皮衣,身體夏季消瘦一些,秋季一過又有點兒臃腫。院子里的夾竹桃開花、凋謝,變成直愣愣的枝丫,茶杯里的綠茶變成紅茶,除了幾聲的哈欠,好像一切都是靜的,光景日復一日。”它就像在大調的基礎上忽然轉調,融入了小調的和聲,讓情緒有了變化。音色上仿佛黯淡了,但卻暗示了意義上的提升。
而對于葉楊莉這樣充滿銳氣的“90后”寫作新人,他也建議一定要寫自己真正特別關心的東西:“如果你真正關心的東西正好和社會大眾關心的東西是一致的,那也挺好,并不是說非得避開人們熟悉的東西。但關鍵在于,你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哪怕現在寫出來的東西并不完全為別人認可,甚至不被看懂,也不要緊。最怕的就是大家認為‘你寫的東西和我想的一樣’,如果那樣,那么在藝術上,作家就需要警惕了。”
華東師大作家群“再出發”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有著悠久的“作家群”傳統,既涌現出以戴厚英、王曉玉、趙麗宏、王小鷹、孫颙、陳丹燕、宋琳、格非、李洱、毛尖等著名作家為代表的“華東師大作家群”,又出現了由許佳、蘇德、藺瑤、劉弢、葛圣潔、小飯、于是等人形成的“華東師大新生代作家群”現象。2018年,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發出了“華東師大作家群 ‘再出發’”的呼聲,此后成立中國創意寫作研究院。項靜與葉楊莉,都是中國創意寫作研究院的老師。
華東師大中文系主任文貴良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在華東師大中文系建系70周年之際,項靜與葉楊莉兩位老師接連出版新作,正是對“華東師大作家群”這一傳統的延續與發揚。在他看來,以師生為創作主體的“校園文學”在現代文學史上經歷了幾個輝煌時代:“五四”時期、昆明西南聯大時期、1980年代。“1980年代,華東師大中文系的系主任是徐中玉先生,他鼓勵學生創作,說文學作品可以代替本科生畢業論文。所以1980年代華東師大的‘校園文學’在全國具有先鋒性。”
“近年,‘校園文學’又有新發展了。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紛紛開拓了自己的寫作教學陣地,我們也在三年前成立了中國創意寫作研究院,請孫甘露老師來坐鎮。”他透露,在項靜、葉楊莉兩位老師的作品之后,創意寫作專業學生的年度作品集也將被推出。“我們希望,以師生為創作主體的‘校園文學’在華東師大又重新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