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4日10:43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施晨露 點擊: 2940 次
2020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在中國最高的書店、浦東的標志性建筑上海中心大廈“朵云書院”,桂興華新作《領跑者》舉行首發式,以朗誦詩集展現浦東開發開放的壯麗歷程,讓更多的人銘記浦東巨變,勇擔時代使命。
從《我走在世紀大道上》到《啊,世紀大道》,再到定版的《領跑者》,這本朗誦詩集的名字曾被桂興華修改多次。回望浦東的滄桑巨變,詩人說,浦東不僅僅是“走”在時代發展的前沿,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領跑者和見證者。
《領跑者》從重要節點、地標入手,回顧新浦東三十年的發展歷程。在去年3月拿出初稿、在浦東圖書館召開專家聽證會后,桂興華潛心修改一年,今年3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書中收錄42首詩,不但著眼于浦東開發開放的壯麗歷程,還有為抗擊疫情所創作的“特別戰歌”。
“詩集一開始取名《我走在世紀大道上》,寓意浦東是當代中國的世紀大道,每個創業者的腳下都有一條世紀大道。但是,僅僅堅持走這條世紀大道,還不夠,關鍵是怎么走。琢磨這部詩集時,我好幾次從浦東的地鐵站‘鉆’出,一個想法越來越成熟:浦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領跑者,看中國當代就要看浦東,如今再出發的浦東,承擔著新的國家戰略和歷史使命。每一個創業者都要爭當一名迎著風雨的領跑者。”疫情期間,桂興華重寫了整部詩集的序詩,詩中寫道:“你領跑了昨天/怎樣在今天頭戴桂冠/你領跑了今天/又怎樣在明天胸佩花環……沖在最前列的速度和耐力/并不會因此改變。”
浦東對桂興華意義非凡,中學時代他曾就讀浦東中學,1981年到1988年間一直在塘橋生活。隨著浦東開發開放的號角吹響,2011年,他在塘橋成立工作室,重新回到浦東。“當年踩著黃魚車去換煤氣罐,陸家嘴還是一片空白,往返只能靠擺渡船。我曾在新華路上班,從曾經的擺渡船到如今的地鐵,通勤時間整整縮短了110分鐘。”而這,便是浦東巨變的一個縮影。
從地鐵車廂到排排橋樁,從技術芯片到皎皎月光,桂興華習慣于從事態的發展過程中“跳”出來,將隱含于實景之中的意象“再加工”,展現出鮮明的時代形象。寫張江高科技園區的詩作原題《月光似海》,止筆于“人生就是一座高科技園區/被開發得多么富有、多么精彩”。后來,他在月亮和芯片之間發現了新的聯系,改出了新的意象——“孵化出的一張張芯片/就是一輪輪已經注冊的張江月亮/呈獻給爽爽朗朗的新時代/今夜,唐詩中的月光/使每個人都變成了設計軟件的李白”。
上海作協黨組書記王偉評價,《領跑者》讓人“感到一種特別的火熱和厚重,浦東開發開放的一幕幕仿佛在眼前閃回”。“政治抒情詩不是表演團體操,而要擁有各自的思想姿態、藝術個性。詩人如果只會套用、組裝,就失去了最寶貴的自我。”桂興華說,《領跑者》的出版圓了他作為一個老浦東居民的夢,“從春天的故事里奔出,又創作著新的春天的浦東,依然在領跑!上海正在領跑!中國正在領跑!高昂著頭的新時代,正在領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