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0日10:49 來源:文匯報 作者:許旸 點擊: 次
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列夫·托爾斯泰說過:“為了找到一個好朋友,走多遠的路也沒關系。” 作為世界文化大國,中國和俄羅斯兩國悠久的歷史、廣袤的國土、獨特的自然人文風情為孕育文學巨匠提供了沃土。眼下,中俄文學交流悄然升溫,重讀經典又會帶來哪些新啟示?
12月27日,第三屆中俄青年作家論壇在上海外國語大學開幕,30多位兩國才俊齊聚滬上,并陸續舉辦一系列交流分享活動。恰如托爾斯泰玄孫、俄羅斯總統文化顧問弗拉基米爾·托爾斯泰所說:文學是不斷前進的社會的產物,“讀新聞了解各國大事,若想讀懂人心細膩的波動,唯有文學作品提供這樣的通道。”
俄羅斯文學大樹,滋養了一代代讀者
“現代俄羅斯文學有著豐富的寶藏,它的才能不僅給予那些愿意在俄羅斯文化歷史發展的系統里來理解它的人,也給那些以開放的心和靈魂接受新事物,并在其中能體會到動機、象征、故鄉和主要事物輪廓的人。”俄方作家安娜·季馬科娃如是道來。
論壇發起人、上海外國語大學文學研究院院長鄭體武教授翻譯了多位俄羅斯作家作品。對此,俄羅斯作家協會共同主席尤里·科茲洛夫談到,中俄作家間交流密切重要,尤其是論壇力推的翻譯出版機制,有助于兩國青年作家和讀者彼此了解當代文學進展和寫作者所思所想。
俄羅斯經典文學滋養了無數中國讀者,“中俄兩國交往歷史悠久,俄羅斯也是中國文學對外譯介最多的國家之一。”上海作協黨組書記王偉說,中國大批閱讀者對俄羅斯經典著作如數家珍,提起普希金、托爾斯泰,就像談到耳熟能詳的魯迅、巴金。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李敬澤形容:如果說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元氣充沛,堪稱“少年之書”;那么《安娜·卡列尼娜》則是“中年之書”,折射人性之幽微復雜。
評論家李偉長援引哈羅德·布魯姆的觀念——目前還在影響小說家創作的無非兩個傳統,就是契訶夫的傳統和卡夫卡的傳統。青年作家顧文艷還記得,在課本教材里讀到俄語作家蒲寧的文字,被“他的森林里一種安靜的目光”所打動。趙志明擔任文學編輯的十余年里,曾策劃編輯了阿赫瑪托娃、曼德爾斯塔姆等的詩集,“俄羅斯文學如同世界文學中的一棵參天大樹,也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一直源源不斷給予世界的信箋,一種偉大的饋贈”。
俄羅斯作家代表葉甫蓋尼婭·杰金娜關注到一個現象,隨著互聯網發展,在信息化社會迅猛發展的浪潮中,受西方文化影響的俄羅斯新一代年輕人對文學興趣低落。“趨于娛樂性的大眾文化喪失了應有的思想性,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談論社會現實主義小說的發展和年輕人對人本身的探索興趣是非常困難的。他們不僅僅對社會意識、思考現實不感興趣,而且對認識現實的本質也興趣索然。”
重溫白銀時代詩歌全貌,打撈“小眾”名家
論壇期間,鄭體武翻譯的兩卷本《白銀時代詩歌金庫》首發,由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出品,12月27日晚在上海鐘書閣綠地繽紛城店的新書分享與雙語朗誦會上,俄羅斯作家科茲洛夫、譯者鄭體武、詩人楊繡麗、古岡,圍繞白銀時代的歷史背景、詩人和詩歌的特點及其對中國文學的影響展開探討。
學者們談到,此前圖書市場上“白銀時代”詩歌譯本并不鮮見,其中有些由俄語專家從俄語直接翻譯,但也有從英文等語言版本翻譯而來,且一些選本多局限于編選讀者熟知的幾位詩人。這套詩歌金庫從更宏觀全面的角度,把握“白銀時代”詩歌的整體面貌。
《白銀時代詩歌金庫》分男女詩人兩個分卷,譯著來自俄語原版詩歌精品,是國內首部極具權威的版本。其中“女詩人卷”收錄了白銀時代最負盛名的九位詩人210余首詩歌精品,“男詩人卷”收錄了16位詩人230余首詩歌精品。除了眾所周知的詩人巨匠如阿赫瑪托娃、茲維塔耶娃、勃洛克、曼德爾施塔姆等作品,更有“小眾”名家——如羅赫維茨卡婭、葉蓮娜·古羅、切魯賓娜·加布里亞克、米哈伊爾·庫茲明、維利米爾·赫列勃尼科夫、伊戈爾·謝維里亞寧等詩人的作品也首次得到譯介。
遙想俄羅斯女詩人茨維塔耶娃寫下詩作名篇《致一百年后的你》,百年過去了,白銀時代的詩句仍感染著世界各地詩歌愛好者,影響著一代代后進詩人。我們無法想象一個只有“黃金時代”而沒有“白銀時代”的俄國文學,就像無法想象俄羅斯沒有白樺樹一樣。二十世紀初葉,個性鮮明、極富才華的詩人群體在動蕩不安的俄國社會中,迸發出耀眼的光芒,形成豐富而各有千秋的文學流派,共同締造獨特的“白銀時代”,他們用最凝練的語言形式詩歌,書寫著當時俄羅斯涌動著的種種思潮,以不羈的反傳統形式,宣泄精神苦悶和生存窘迫感。
一個世紀后,如今的我們如何接收這穿越時空而來的抒情,一窺白銀時代的全貌?這套金庫做的正是拾遺補缺——比如,馬雅可夫斯基在許多人心中的定義是革命詩人,是“蘇維埃最優秀的詩人”,譯介上現存的譯文也偏重他后期的革命詩歌;本書則選取了其較多早期的作品,將這位現代派詩人介紹給讀者。諸如“紅色和白色被拋出,揉成一團/朝綠色擲出一把把的威尼斯金幣”“獨眼廣場拾起唯一的眼睛,/偷偷摸摸地湊到我眼前。天空注視著白色的天然氣,用它那張無眼怪蛇的臉。”等詩句,今天讀來依然意象超群。
作為中俄青年作家之間的機制化雙邊交流活動,中俄青年作家論壇由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市作家協會和俄羅斯作家協會主辦,每兩年在莫斯科和上海之間輪流舉辦一次。自2015年在上海舉辦首屆論壇,目前已連續舉辦三屆。這個周末還將舉辦多場交流活動,周六下午的思南讀書會,來自中俄兩國的作家代表將就“現狀與互動”主題進行交流;此后的作家書店,“給我講講你的故事……”中俄青年詩人作品朗誦會將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