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16日14:06 來源:研究室 作者:研究室 點擊: 次
上海書展崇明分會場“名家海島行”至今已連續舉辦六年,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和上海市作家協會作為指導單位,每年策劃組織了一系列的讀書活動以饗海島的讀者。2019年更是首次將會場分設到基層村鎮,成為上海書展的最遠分會場,書香傳遍瀛洲。
8月14日上午,“名家海島行”第一場活動在崇明區圖書館舉行,兒童文學作家、影視劇制片人簡平為崇明中學的學生讀者們帶來一堂妙趣橫生的講座《閱讀是多么美好的事》,回憶多年前來崇明島拍攝電影《男生賈里新傳》與海島結緣,在經費有限的困境下,正是閱讀帶來的靈感和自信促使他當年選擇以兒童文學題材為藍本成功拍攝了這部獲獎無數的電影。同時他告訴讀者少年時的純真值得保存,要學會從閱讀中擷取智慧的浪花,尋覓成長的痕跡,書寫夢想的歌謠。第一場兒童文學專場氣氛熱烈,作家生動幽默的語言讓孩子們意猶未盡。
第二場活動由散文家、報人朱大建帶來講座《我讀散文、我寫散文、我論散文——一個報人的感悟》,他從散文的古今發展流變出發結合具體的名家名篇,為讀者講述了散文這種古老、開放、真實的文體特質,以及經典散文深刻反映人性的特征。作為一個散文家,他還與讀者分享了自己的閱讀經驗和創作經歷,寫好散文的所需具備的要素有情感、文采、知識、智慧等等,獲得了不少讀者的共鳴。
下午第三場活動首次將會場放到崇明中興鎮中興村,上海作協副主席薛舒的講座《真實與虛構——鄉村生活與小說》應時應景為廣大鄉村讀者分享了自己的創作經歷,如何將記憶中的鄉村生活的真實素材加以藝術的虛構,形成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的文學作品。為了說明文學意味的微妙處,她以自己小說的遣詞造句為例,讓讀者體會其中的細微差別。讀者的現場提問讓她驚喜連連,如何把握真實與虛構的尺度、面對平淡生活如何進行創作,她都給予了真誠的回答。
8月15日上午,第四場活動由作家、新疆作協副主席劉亮程帶來主題講座《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對談嘉賓為崇明區作協主席劉錦濤、崇明作家施躍鳴,主持則為連續擔任六年名家海島行的組織聯絡工作的《上海作家》副主編楊繡麗。劉亮程以“家園何在,散文之散”為主題分享了《一個人的村莊》《在新疆》的創作源頭,用散文詩般的語言講述了地理位置的家園、語言文字中的家園、文化精神中的家園。對談圍繞他剛獲得的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十部提名作品之一的《捎話》,關于它的創作背景和“捎話”兩字的含義,這是一本人與萬物之間的溝通和和解之書。
本次活動由中共上海市崇明區委宣傳部、崇明區文化和旅游局主辦,崇明區圖書館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