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作協(xié)動態(tài)
2019年02月02日13:33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徐翌晟 點擊: 次
1月26日下午,“中版國教”杯第二十一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在滬揭曉并舉行頒獎大會。歷經(jīng)初賽和現(xiàn)場復賽,本屆大賽在近7萬名參賽者中評選出了一等獎63名、二等獎156名。據(jù)《萌芽》雜志編輯部主任桂傳俍十余年的觀察分析,近年來的新概念作文大獎賽參賽者的寫作主題“從最初的關注個人內(nèi)心世界,轉向關注他人,關注現(xiàn)實,關注世界,開始了對陌生人感到好奇。”
出題:考驗文字之外的功夫
新概念作文大賽已經(jīng)走到了第二十一屆,第一屆的參賽者早已為人父母,參賽者在一代代更新,評委隊伍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漸漸壯大,本屆評委中有網(wǎng)絡文學方面的專家邵燕君,還有小白、路內(nèi)這樣的新銳作家,他們的加入,多一個角度多一個方面平衡著“新概念”,也使“新概念”的步伐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
此次復賽的命題作文有兩個選項,一個題目是文字題“大師離去”,還有一個是80,90,00年代人口統(tǒng)計數(shù)字發(fā)生變化的圖表。引入圖形題,是今年新概念的一項創(chuàng)舉。
《萌芽》雜志社社長孫甘露透露,新概念大賽的出題過程非常嚴格,“一次會議三輪投票,每個評委提交,投票產(chǎn)生5個,5選3,3選2,既與高考作文題目的標準錯開,又要兼顧‘新思維真感受’。”有一些有趣的題目最后沒有被選中,比如作家小白出過一個題目“負面偏差”,這是人類進化中遇到的一個心理問題。
今年文字題“大師離去”考驗年輕人現(xiàn)場發(fā)揮的同時,還考驗學生的知識背景對社會生活的關注度。22歲的一等獎獲得者郭宇正在美國布朗大學比較文學專業(yè)讀大四,她選擇了“大師離去”作為參賽題目,卻并沒有落入對今年逝世的諸位大師的緬懷,而是寫了一個女孩追隨一位文學大師,待到深入了解熟悉之后,發(fā)現(xiàn)大師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模樣,最后她將大師手稿全部燒毀,兀自追尋文學夢去了。
命題和評選的過程中,評委們關于當代青年的學習文學寫作都廣泛涉及,“既要比較真實地考察,有一定的限制性,也要給學生發(fā)揮的空間。今年的打分標準相對歷年來更緊,分數(shù)都比較低。”孫甘露說。
寫作:評判的標準是寫人
從成都來的尹不移已高三在讀,他來自汶川地震的重災區(qū)。復賽中,尹不移選擇了難以把握的圖表題,并在此項中表現(xiàn)十分出色。對于他來說,較難詮釋的圖形題不僅是一個書寫挑戰(zhàn),更是一段沉痛記憶的再現(xiàn)。他表示,自己的最終目標是被北大中文系錄取。
《萌芽》雜志編輯部主任桂傳俍透露,尹不移在初賽的文章也非常引人注目,寫作技巧以生命經(jīng)驗和大量的閱讀作為支撐,“初賽時他的小說有點魔幻現(xiàn)實主義,他把自己真實的澎湃情感包裹在不同的敘述方式之下。用情感的容器來傳遞情感,非常有感染力,對于過去的懷念不是煽情。”
在科幻類的概念大熱的當下,許多學生的寫作傾向于強調(diào)“腦洞大開”,面對這種趨勢沖擊,新概念保持了冷靜和自己的態(tài)度,這與主辦方《萌芽》雜志社更強調(diào)文學的基本價值不無關系。
桂傳俍透露,這些年新概念的寫作非常強調(diào)現(xiàn)實主義,關注他人,關注現(xiàn)實,關注世界,對陌生人感到好奇,而不是像二十年前那樣關注內(nèi)心,關注個人的傷春悲秋。每年葬禮都會成為初賽時的一大主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寫爺爺奶奶的葬禮,要比寫宇宙飛船好,開掘了生命經(jīng)驗,寫得好不好只是技巧問題。“評判的標準其實就是寫人。”
標準:堅守文學價值恒定不變
新概念作文在二十年的一代代青年寫作者中找到新的有天賦的作者,強調(diào)著文學的基礎。
廣大青年文學愛好者們喜歡把“新概念”稱作一個“夢”,實在是因為相對每年的參賽人數(shù),獲獎概率真的小而又小。從最初的4000多份來稿,一直到現(xiàn)在第21屆7萬余份,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參加“新概念”當作自己的成人儀式,當作為求取同道而發(fā)出的信號。在青年時代,大家總是滿懷迫切的心情希望得到外界認可,除了專家的認可,還有同齡人的認可,“新概念”恰恰提供了這樣一個舞臺。不少獲獎者從此走上了文學之路,不僅僅有大家熟知的韓寒、郭敬明、張悅然,也走出了郝景芳、周嘉寧、夏茗悠、蔣峰、任曉雯、張怡微、王若虛等一大批有口碑、有市場、有流量的青年作家。
在今年北京圖書訂貨會上,《新概念作文大賽20年精選》亮相,書中收錄了新概念作文大賽20年以來,基本涵蓋每屆獲獎作文中最有影響力的一兩篇作品。
孫甘露表示,“‘新概念’在變,但對于文學價值的堅守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