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作協動態

《收獲》創刊一甲子,眾作家前來祝賀

2017年12月13日15:34 來源:上海觀察 作者:施晨露 點擊:

  “每隔5到10年,作家們因為《收獲》相聚,堅守著這個約定。”12月9日,為祝賀《收獲》雜志創刊一甲子,莫言、余華、蘇童、黃永玉、賈平凹、遲子建、韓少功、格非、阿來、畢飛宇、馬原、東西、須一瓜、葉彌、盛可以、弋舟、張楚、歐陽江河、荊歌、李洱、李輝、李銳等30多位作家從天南地北趕來。王安憶說,“《收獲》就像一種隱喻,生活變化很快,但總有一些不變的東西,而作家的使命就是尋找這種不變。”

  1957年,文學雙月刊《收獲》誕生,它的主編是作家巴金和靳以。六十年來,《收獲》刊發了大量在當代文學史上引起重大反響的作品,反映了當代中國各個時期的文學風格、風貌,成為“中國當代文學史的記錄者”。六十年來,《收獲》發掘了大量優秀作家,許多作家的處女作和成名作在這里發表,而當代文學史上有影響的作家,幾乎均與《收獲》有過親密合作,可以說《收獲》是幾代作家共同成長的地方。六十年來,《收獲》不斷延伸發展空間,《收獲》發表的作品被改編成的影視劇,數量眾多,影響深遠;有多部作品獲得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和五個一工程獎,《收獲》的發行量在全國同類刊物中也始終名列前茅。

  “上海是一個出天才的地方,政治上、經濟上、藝術上、體育上、文學上都有一些不可思議的人物和現象,而刊物上,《收獲》就是另一個天才。”賈平凹說,幾十年來,《收獲》卓爾不群,出新思想、新觀念,獨領風騷,自成權威,一代代全心為《收獲》為文學辛勤工作的編輯,是雜志的靈魂,“在我初學寫作的時候,《收獲》發表了我的作品,曾經給了我巨大的鼓勵,從此有了信心。在寫作的過程中,《收獲》的先進的文學理念,曾經給了我巨大的啟示,從此激發了動力。《收獲》的田園里生長著新時期以來所有的莊稼,我是一顆土豆,也在其中。我在收獲著,也被收獲著,這是我的光榮。”《收獲》主編程永新則把雜志比作“家”,“巴老曾說作品是刊物的生命,是作家們總是把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托付給《收獲》,才能使這本雜志長盛不衰,活力永在。作家們是《收獲》最好的朋友,像親人一樣的朋友。歡迎回家!寫作就是回家,文學就是家園。”

是作者也是家人

  “第一次到《收獲》,就覺得編輯部的氣氛不一般,這里確實有一種團結協作的家庭氛圍。”格非回憶起初次造訪《收獲》的情景記憶猶新。而這種家庭般的氛圍甚至影響了一代作者,”三四十年過去了,一下子看到這么多老面孔,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也只有《收獲》有這樣的魅力,可以把大家一次性召集在一起。“從云南花10小時路程趕來的馬原說。

  “作為《收獲》的作者,來到這里,確實有回家的感覺。”莫言一開口,就和坐在對面的余華“杠”上了,“見到這么多’壞人’,我是指坐在我對面的幾個人,也見到這么多好人。有‘壞人’,有好人,才構成了一個世界,有壞人,有好人,才構成了一個刊物豐富的文學世界。我粗略翻了一下,我在《收獲》發表過6部中篇,6部短篇,還發表過一部長篇和一部話劇,這是我的一個‘陰謀’,為了打破《收獲》不發話劇的‘禁忌’,我在長篇《蛙》的背后綴上了一部話劇,買白菜必須搭上蘿卜,我得逞了,這讓我至今得意。我在《收獲》發表的10幾部作品,每一部都有很多記憶,都讓我成長。我向《收獲》寫稿、投稿、發稿的歷史是我個人歷史的構成部分,也是我和《收獲》之間心靈的契約和永遠需要保守的秘密。千言萬語只有兩句話,一句是好好寫作,為了《收獲》;另一句是好好寫作,必有收獲。”

  而余華也不忘“回擊”,“我寫的作品不算多,但在《收獲》發表作品個人比例最高的一定是我。莫言很嫉妒,在北京,他問我《收獲》為什么老給你發,我說我就是一篇一篇寄。莫言有時候很害羞,在我的鼓勵下,有一個階段,他一連給《收獲》發了3、4個中篇。我臉皮厚,用’無恥‘的方式在《收獲》發了很多作品,莫言也有‘無恥’的時候,就是他說的把劇本藏在小說后面。但是這并不是莫言的發明,《收獲》創刊號就發表過《茶館》,剛剛莫言在說的時候,我就在心里笑話他呢……”余華說,第一次到《收獲》編輯部,是在1987年《收獲》第五期“先鋒作品專號”發行后,余華、蘇童、格非、馬原、孫甘露等一批當時的青年作家在這期刊物上集體亮相。“我去華師大看格非,他挽留我多住一晚,就說,我帶你去《收獲》吧,我便毫不猶豫留下,我們倆坐著公交車到了《收獲》編輯部。這份情感,即便是再過十年,如果格非跟我說,你多待一天我們去《收獲》,我們兩個人還是會像當年那樣坐上車來到熟悉的地方,爬上那座熟悉的旋轉樓梯。”

是作者也是讀者

  在眾多重量級作者中,90歲高齡的《收獲》第一代編輯彭新琪的發言贏得最熱烈掌聲。在她的記憶里,兩位老主編巴金、靳以的互相尊重、愛護、支持,“不是‘文人相輕’,而是‘文人相親’”。在那個飄搖的時代,正是兩位老主編的智慧、風骨、正氣、擔當,讓《收獲》度過困難期,長成如今的參天大樹。“這或許是我最后一次參加《收獲》的聚會了,看到這么多我曾經聯系過的作家,你們青春不老,文章寫得很漂亮,每期《收獲》我都看。”

  很多作家也把自己的第一身份定義為《收獲》的讀者。王小鷹的對面坐著82歲的諶容,1980年,她在《收獲》發表的中篇小說《人到中年》引起巨大反響。王小鷹說,“上世紀80年代,諶容老師就是我們文學的領路人,那時候我們很年輕,喝‘狼血’長大的這代人根本不知道文學是什么樣的,應該怎么寫作,就是在《收獲》上看到諶容老師、張潔老師的作品,才一下子從噩夢中醒了過來,原來文學應該這樣寫。”許久未出現在公眾場合的諶容說,《收獲》不媚俗,不跟風,不拜金,幫助了一大批作者,“希望再過10年,《收獲》依然保持這樣的姿態。”

  “我寫小說比較晚,有機會在《收獲》發作品也比較晚,但我讀《收獲》非常早,因為我父親當年是一個文學青年,我從七八歲開始就《收獲》,這么多年沒有斷過,大部分作家朋友的作品我都是在《收獲》上看的。”畢飛宇說。阿來也表示,自己是作為《收獲》的讀者而來,“在我自己開始寫作的10年前,我就是《收獲》的讀者,后來我也開始做雜志,還曾經在圖書館借閱過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的《收獲》。”“《收獲》很樸素,包括封面、版式、字體,都是多年不變的老腔老板,但就是這份端莊、樸素生出巋然如山般的大氣。《收獲》從來沒有擠眉弄眼、搔首弄姿而吸引讀者的心機,這是《收獲》的定力”,韓少功說,“另一方面,《收獲》又絲毫不缺乏活力,一般的家庭,60年頂多四代同堂,而《收獲》大家庭里的作家,已經有了五代、六代、七代,越來越密集的代際,這么多年輕的面孔在《收獲》那樣活躍,讓我們這些老家伙非常欣慰、高興。”

  “《收獲》就像一個大糧倉,我們每個人都是往里面打糧食的。文學是我們的家園,也是我們要堅守的一塊田地,就像種地,有機肥用得少了,化肥多了,反復的耕種讓田地板結了、貧瘠了。我們在寫作時也應該警醒,是不是有機的含量少了,深耕的機會少了。只有作家保持對自己的警醒,寫出自己最好的作品,才能讓《收獲》越辦越好。”遲子建說。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238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无码一二三区视频| 窝窝午夜看片国产精品人体宴 | 动漫美女被免费网站在线视频| 黑人xxxx日本| 无码丰满熟妇一区二区| 亚洲a视频在线观看| 热99re久久精品香蕉| 台湾佬中文娱乐网在线更新| 鲁一鲁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99re66热这里只有精品17| 性欧美xxxx| 久久一区二区明星换脸|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视频7| 北条麻妃vs黑人解禁| 香蕉大战欧美在线看黑人|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99久久综合精品免费|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 日韩在线视频导航|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 老子影院午夜伦不卡|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av|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播放| 国产自产在线视频一区| 99麻豆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少妇激情av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日本精品a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欧美videos娇小| 亚洲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激情人妻另类人妻伦| 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 四虎永久免费观看| www亚洲精品| 女性成人毛片a级| 中文乱码字幕午夜无线观看| 欧美一级www|